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疾病保健

凯雷线nbsp秘径通苗寨

撰文摄影_陈沛亮

它是通往黔东南苗族圣山——雷公山的一段景观路,不仅路两边有依山傍水的古老苗寨、吊脚木楼和风情别致的风雨桥,沿路出发,还能造访那些粗旷却不失韵味的图腾雕塑、神秘而易于亲近的幽谷瀑布和那美丽迷人却变化多端的梯田云海。

公路概述

很多人听说雷公山的大名,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那句评语——“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距离雷公山最近的地方级行政单位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凯里市,从这里出发,逆一条清澈见底的巴拉河蜿蜒向南数百里地,便能抵达巴拉河的源头——雷公山。在这条长约五十公里的凯(里)雷(山)公路(编号S)缓步慢行,一路上不仅能合着巴拉河的欢快节拍体验山之纯净,更能造访数不清的神秘苗寨,绝对不虚此行。

寨瓦:苗汉共居一家亲

寨瓦——一个苗族、汉族共居的行政村,坐落在形如长龙的波养久山脉的“龙头”之“头”,东靠绿树成荫的玻养峨山“尾部”之“尾”,寨前的巴拉河,使整个寨子形成半岛式地形。从凯里市沿沪昆高速公路向东行驶8公里,在三棵树镇拐出高速公路不久,就能看到路旁的一座观景台。观景台上有一把高约三米的苗族芦笙塑雕,从这里开始,“寨后苍山几点,寨前瀛洲呈现”的自然山水便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

以芦笙作为迎接游人的第一道门槛,自有其道理。在黔东南,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之乡”的美誉名不虚传。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苗族人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凡是来到黔东南的人,大抵都会对苗族人的歌舞充满期待。寨瓦村的苗族百姓尤其能歌善舞,尤以芦笙舞、苗族酒歌、飞歌、铜鼓舞、板凳舞等为特长。如果要体验最为纯正的苗族风情,那就要把他们的传统节日记牢,每年从春到冬,苗家人依次要过苗年节、春节、姑娘节(姊妹节)、祭桥节、端午节、吃新节(吃卯节),冬月十五粑粑节等等节日,其中尤以过苗年和吃新(吃卯)节最为盛大隆重。

南花:风情万种最属她

从寨瓦苗寨继续沿S南行,一路还会经过平寨、怀恩堡等苗寨,但要说最具苗寨风情的,还是距凯里18公里的南花苗寨。我们把车停在公路旁一处有苗族图腾的观景台附近,远眺南花苗寨全貌,只见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就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想要进寨,只有一座“南花风雨桥”可供人车通行。

走近南花苗寨,才知这里不只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寨,更是一个风情万种的苗族村。寨子里有美丽大方的苗族少女、悠扬的芦笙舞曲……除了观赏古枫、吊脚楼、鹅卵石步道、苗族祭祖坛的寨风寨貌外,还可以观看一场精彩的苗族芦笙表演——那可是以苗族铜鼓舞为主的民族文艺表演,如果不是在真正的苗寨人家里,是见识不到如此浓郁的苗家风情的。

要是看完表演还不过瘾,大可深入苗族人家,吃一顿味纯料真的“苗家饭”。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苗家酸汤鱼,光是那鲜红的汤色和浓郁的酸香,已经令人垂涎欲滴。

季刀:古迹遗风寻踪地

出南花苗寨不久,便是三棵树镇的另一个行政村——季刀苗寨。这里距凯里城仅24公里,最有看点的地方要属寨里现存的百年粮仓。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当年寨子人口较少,社会治安差,个人建造的粮仓经常遭遇盗抢、火灾等人祸天灾。后来在村寨长老的建议下,人们都把自家粮仓搬到此地集中修建,并在粮仓四周修建住房、安装寨门以防守保卫。从此粮食不再遭受损失,人们安居乐业,百年粮仓也在经年的流转当中被世世代代的季刀村民保存下来。

除了百年粮仓这样的现实遗存之外,季刀还有一项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远古遗珍便是苗族古歌,那是一种有着洗涤灵魂神力的歌曲,曲调宛转悠扬,歌词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也可以说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季刀最后一个不能错过的寻古之所便是鼓藏场。相传季刀祖先喜爱的乐器里不仅有芦笙,还有铜鼓。逢年过节,全村人聚在一起吹芦笙、跳铜鼓,场面热闹非凡。不巧后来发生了一桩与铜鼓有关的惨案,长老们觉得很不吉利,便立下遗嘱:后代不得再敲铜鼓。并就地埋了所有的铜鼓。从此,铜鼓销声匿迹,而当年埋鼓的地方,则成为如今的鼓藏场。

郎德:一座露天博物馆

出了季刀苗寨,对面就是省道线进入雷山县朗德镇境内的第一个行政村——朗德苗寨。这里距雷山县城12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分上、下两个自然寨。上寨里的古建筑群,已经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寨背山面水的自然环境,使得村寨里处处都是古木参天的图景。寨前有一桥飞架,桥上便是游人第一时间感受苗寨人盛情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最热情难拒的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便四处可见。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他说一声“兜社莫”(苗语“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寨主人虽然热情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闯过了十二道酒卡,寨主人还会奉上喜庆热烈的欢迎仪式,燃铁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好不热闹。随后,妇女们便会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身穿长袍马褂,倾巢而出。一村老小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笙场,无一例外。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绕着全场款款起舞。看着这样的场景,很少有不为所动的外乡人会管住自己的脚步,不被热情的乡民邀入场内,感受这种苗式狂欢。

狂欢过后,大可以在村中信步漫游。无论你路过谁家门口,都会被热情地邀至家中。在简单却不凌乱的苗家小院里转转,跟那些纯朴的大婶们摆弄那“吱呀”乱叫的纺车和“嚓嚓”作响的组布机,亲身感受一下寨内苗民服饰的制作过程,也不失为一件惬意的事。寨里陈列着别具一格的民族民俗文物,不愧是被称为“露天博物馆”的存在。

雷山:醉美小县城

从朗德一路走来,还会经过桃子寨、固鲁等苗寨,在夏天或者初秋,你会看到公路两侧挤满了售卖杨梅、葡萄、梨子等新鲜水果的苗族同胞,继续驱车便来到了11公里外的雷山城。

雷山县城最常见的颜色是天空的蓝、江水的碧和鲜花的多彩。丹江河穿城蜿蜒而过,河上建有4个橡胶坝,人行道是用巴拉河里的小块鹅卵石铺就,拼成一百多个栩栩如生的苗族文化图案;行车道牙则是由那些河里出产的、形状较大的鹅卵石铺成。

这里的行道树,都是一树一条街,比如有杨梅一条街、玉兰一条街、含笑一条街,甚至还有桂花一条街。以苗族铜鼓形状为创意的路灯,装点着县城主干道和文化广场的周边,将整个县城的夜景都装扮得璀璨绚丽、流光溢彩。

主街两旁的吊脚楼,每座吊脚楼的阳台上都有当地俗称“美人靠”的靠背栏杆,而那些采用芦笙、蝴蝶等各种图案制作而成的窗花,则在精雕细琢之间演绎着一个个民族的习俗和传说。不得不说,雷山的山、水、路、场、树、灯、房,无不和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描绘成人们眼中极致的风景。

雷公山:苗族圣山

从雷山县城继续驱车沿S线南行,经过乌秀苗寨后,左拐便能进入雷公山旅游公路。之后还会途经陶绕、乌东、白岩等古老苗寨,无奈时间有限,我们选择了直奔苗族圣山——雷公山。

雷公山是苗岭山脉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米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在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海拔.8米,万山拱卫,岿然独尊,为黔东南第一高峰。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

从雷山县城到雷公山顶,但见一条柏油路曲折如练,盘绕着苍翠的原始古林;路旁满是美如仙女的凤尾竹,在习习山风中展腰舒袖;半山腰上的响水岩瀑布景观如画,瀑布两侧山花缤纷落地;山间有鸟群飞临半空,鸣声悠扬,简直就是上帝神笔留下的美丽丹青。

进入雷公山保护区大门,公路两旁的景色更是宜人,只见一条条幽雅僻静的步道伸入莽林之中,路边或是红柱碧瓦的闲亭和凉凳,或是婉约恬静的小桥流水,或是苍劲有力的枯藤老树。一路上净是些怪树伸枝,脚下却是一番云漫雾涌,此时若四顾左右,无一不是风光景致。这样的场景确实是美极了,车在林中游,人在画里走,眼前是大片的原始森林,耳旁是轻脆的鸟语,偶然有清风抚过,更带来草香扑鼻,令人陶醉。

车过山腰间的乌东苗寨,眼前有木楼掩映在树林中,楼栏上挂满了红辣椒,间或有一两名苗族少女在窗前伸头张望,粉红的笑脸上有好奇,又有喜悦。一座风雨桥横跨清澈的河流,高高低低的木楼坐落在山边,有青竹垂枝摇曳,炊烟袅袅。河里白鹅浮绿水,孩童戏卵石,那纯净的童声飘在河畔,迂回缭绕;有浣衣的村妇走在河边,身影倒映水中;有顽童抛起一颗卵石,荡起一波摇动的画……只有走进那神秘美丽的大塘湾深谷,才能领略那乐不思返的真实。

自驾提示

凯雷高速全程21.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线共有37座桥梁、10处隧道,设有黄里收费站、西江收费站、雷山收费站。

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旅游四季皆宜。春冬季过节、夏秋季逐水游山。

配件:注意天气的变化,按需要携带雨具

禁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信仰与民俗,应提前做好功课,做到入乡随俗,注意不要冒犯他人禁忌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jbbj/4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