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疾病保健

华青中药专家到中医博士的蜕变

第三期

◆◇

华青

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多年,从事科研、医疗、教学工作。多次到香港大学讲学。

从医30多年,师从全国名中医施仲安、宋立人,广东省名中医黄海龙、罗陆一等人,继承其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

曾担任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华本草》常务总编审组审编、品种组编委、学术秘书。参加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现代中医药学大辞典》、《50中中药材的开发与应用》等多部著作,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采访笔记

第一次见到华青大夫,短短几句话就纠正了我以前的错误观念—《本草纲目》仅仅是植物书,对临床用药的价值不大。“《本草纲目》是一本博物志,它在药物分类、药物功用的挖掘、新药的发现等方面都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先进的水准。其中关于中药科属的分类对研究某些功效和性味相似的中药有很大的作用。”

原来华青大夫曾经是江西中医大和南京中医大的中药老师,怪不得说起药来如数家珍,丰富的身体语言表现出华青对中医药的热爱。

(华青老师的藏书)

跟华青大夫交流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华大夫的学习的劲头感染,不仅学生期间跟诊过多名中医师,后来干脆脱离体制,做了一名纯粹的中医大夫。

临床过程中,为了精进医术,又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士(脱产),学习了三年心血管方向的中医内科;跟诊黄海龙老师学习中医妇科,和老师一起编著了《黄海龙治不孕》;考虑到一些患者的急症痛症,针灸治疗见效快,华青老师又找老师学习了自洽针法。

不仅如此,华青老师还喜欢参阅众位医家的书籍,从临床回到书本上来,再回到临床中去,按他的说法就是“我这个人就是兴趣面比较广……书上的启发,临床上碰到我就会去用,用了再去总结”三十年的中医生涯,不懈的进修与学习,华青大夫才会成为一名内妇儿均有所擅长的中医大夫,需要付出更多。

缘结

中医

“我是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年纪还比较小,只有十六岁。当时我去报考的时候是没有想到去学中医的,我想学理工科。七七年报考的人特别多,录取的人特别少。文革停了十年没招生,所以十年的人一起来考大学,全国总共就录取了27万学生,人很少的。七七年我正好高中毕业,那年高考是在十一月份,是中央临时决定恢复高考。我们中学的时候跟现在的学生完全不一样,要务工务农,经常去干农活,去工场干活,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准备,都是靠平时的积累。我们读书读的并不是很多,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跟那些往届特别是文革前的学生差蛮多的。所以考试的时候我原来申请报的学校没有录取,后来才转到中医学院,当时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是不想去的,因为对中医也不了解。(华青老师参与的学习交流活动)

后来我妈妈跟我讲,七七年江西赣南上犹县这么多人考,应届毕业生就考取我一个,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万一明年你考不上怎么办?我当时也小,没主意!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去了中医学院。”毕业后得到老师赏识,留校担任中药老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负责,华青大夫选择继续学习。

“毕业就留校了。虽然我个人是比较想去临床这一块的,但是后来留校就在中医系的方药教研组,当时中药和方剂专业都还没分开。由于我们临床经验不足,所以第一年就被派医院去历练了一年。我们回来之后就分家了,变成中药教研组和方剂教研组,我分到了中药教研组。后来我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中药方面的研究生,我是在那个文献研究所,也就是《中药大辞典》的编写单位。”

年考研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从研究生三年一直到工作后,华青大夫参与各项大型中药书籍编纂近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中药经验,是难得既懂医又懂药的中医师。

爱上

衷情中医临床

中医

时代的选择,华青大夫把青年时代献给了中药的教研事业,但是他始终抱着一份对中医临床的痴爱。(华青老师参与义诊活动)“我一直对临床更感兴趣。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第一个病人是我的一个亲戚,这可能跟很多学中医的人的经历都差不多,第一个病人一般是自己的亲人。抚州有个亲戚心律很慢很慢,最慢的时候37下,平常的时候就是40多下,人头昏没有力气,西医诊断为“病态窦房节综合症”。我一看我这亲戚,就觉得可以用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但是他没力气、整天头昏,所以还要加一个人参才行,就给他开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了人参(红参)。药很少,很简单,但他一吃以后心率就快了。后来只要难受了拿这个方子抓两幅,人精神就好了。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这样就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我愿意去做临床就是这个原因。这是我看的第一个病人,所以印象非常非常深。”(华青老师与病患)

“第二个病人就是我妈妈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医院去打吊针,打了十天,病情没有好转,拍了片子说一边的肺已经萎缩,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了。

我当时也很紧张,劝我妈停了所有的西医治疗,因为当时肺部有炎症有发热,我就用麻杏石甘汤。吃这个药后第二天就拉肚子,拉了好几次。我说,没事,肺和大肠相表里,上面有热,你把这个拉完了火就没了。最后还真是吃这个病好了,打了十几天吊针没有什么效果,但是麻杏石甘汤搞下就好了,从此以后我妈妈就比较相信我了。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慢慢就觉得中医还是很有疗效的,有着和西医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就喜欢了。”

问答

采访实录

1

中华本草的编纂过程

半夏: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留校期间,主要是编《中华本草》这一本书吗?华青:对,就是《中华本草》的编纂,当时我是《中华本草》总编审小组的成员,又是品种考证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秘书。中药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东西,《本草纲目》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单纯是一门知识。《中华本草》编纂过程中分了十个专业委员会,我当时在品种考证专业委员会,就是研究分析古代记载的药跟现在临床用药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一种。

首先要懂植物,这个植物是什么科的,哪些药是同一个科属的植物,古代的记载跟我们现在用的是不是一个植物。比如,古代讲到人参,就会描述它的形态,虽然讲得很简单,但是大致可以区分下,是五加科人参,还是指现在的桔梗科的党参。党参跟人参的植物形态相差还是比较大的。五加科,它的叶子是轮状的,有五个小分叶,而桔梗科的不是这样的。根据古代的记载,古代的人参就是五加科的,绝对不是党参。只是说原来记载人参是产自山西上党地区,山西上党地区就是现在的山西长治市,但这一带野生的五加科人参确实没有了。后来慢慢用党参来代替人参。现在我们用的党参和人参药材外观和功用还是有一些像的。

沉香:以前我就比较奇怪,《本草纲目》中也有配图,但是图很简单。我们对着照片认药的时候都很困难,因为有些植物长得很像。

华青:对呀,中药有的时候同一种药,就是可能有很多同科属的东西都把它当这个药,比如郁金、姜黄、莪术,到现在还有混淆的,因为它们都是姜科植物。半夏:您能具体说一下吗?

华青:因为我们知道姜黄、莪术、郁金跟芋头一样的,一个是母根,一个是子根的问题。郁金都是子根,它的母根当莪术用。但是这里面牵扯到好几个植物,还是会混的。同一科的植物,部位不同也会出现混淆。首先,我们要从历史上要把它弄清楚,历史上的东西是不是这个东西。比如川续断,我们现在用的川续断跟古代的川续断肯定不是同一个植物。

半夏:不是一个植物,那我们还当作它来用?华青:可能在后代慢慢用成了现在这个。我们知道最早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然后是《名医别录》,再是《本草经集注》,所谓《本草经集注》就是陶弘景把《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合起来编纂。现在我们看到的《神农本草经》都是从后来的书里面把它集出来的,古代修本草书后面修的会把前代的书全部收录进去,注明是由哪本书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这本《神农本草经》,包括《名医别录》、《唐本草》等都是从宋代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集出来的。

半夏:《中华本草》这本书是引用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这本书吗?

华青:宋以前的本草内容主要是从这本书来的,简称《证类本草》。

半夏:医院组织编纂的?

华青:对,是国家主持编的,在后面每个朝代都会进行修纂。元代国家没有修,元代最有名的就是《饮膳正要》,而最早关于食疗方面的书就是《饮膳正要》。明代也官方修纂了一本书,名叫《本草品汇精要》,但因为明代《本草纲目》问世,官修的书还比不上《本草纲目》,所以官修的书就没有正式出版。

沉香:前一段时间我写商陆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古籍里就说它的性味是辛酸、性平,但《本草纲目》却记载的是苦寒,我很疑惑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华青:这种情况是常有的,就是各个医家会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把前代的一些东西慢慢修正。本草书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谁是谁非需要自己去判断。刚才我讲了,我们品种考证专业委员会,光中医的名称考证就是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个药有很多的名称,而且还有很多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情况。比如通草,古代的通草是现在的木通科的木通,现在的通草是通脱木。以前马兜铃科和毛茛科木通是药用主流,现在药典已经纠正过来了。半夏:功效主治都要考证吗?华青:功效主治的考证是另一个专业委员会的,这就属于纯中药的内容了。我们还有炮制专业、种植专业等委员会等。还有每个药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毒理,都有专门的委员会,后面还有少数民族的药,所以当时有十个专业委员会。半夏:我看了一下《中华本草》一共有35卷。是不是现在很多书都要参考那一套书?华青:总共两千多万字,十三本左右。那套书是比较全的,号称“当代的《本草纲目》”。当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的课题,我们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主编单位,我是在主编审小组。虽然这些专业我们不完全懂,但是最后人家写好的东西我们要组装好。组装的时候,下面的人会搞错的,因为有很多同名异物的药,他提交的东西,我们要去查,查原文他写的这个药是不是对的,如果不是这个药,我们要给他改稿子。半夏:您所在的委员会责任很重大,需要组合。华青:所以我们还是总编审小组的成员,就是干这个事。很多情况下,有很多药的成分也有同名异物的,就是它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的黄连素,它又有个别名叫做小蘖碱,会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也不全是他们自己写的,他们也要查文献。因为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名字。他们的疏忽,还要我们去分辨,统一汇总。

N2

用针用药思路

半夏:您临床中,有时也会用到针灸华青:针灸我是后来学的,之前对针灸没有太重视。后来在临床以后,跟其他的医生交流发现,这个针灸对急症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像我们以前碰到痛经的,年轻的女孩子非常痛苦。如果我们给她开方子再熬药吃,起码要几个小时。但针灸的话,扎两针痛立马就止住了,这个疗效来得太快了,太方便了。针灸在很多方面确实是有他的优势。我特意去参加外面办的班学,用了就发现蛮好的。半夏:您认为针灸在临床中,还有什么其他优势?华青:针灸你要是用的好了在很多方面还是可以比中药来的快,来的简单。现在我去旅游什么的都带着针的,如果碰到合适的你就给他扎两针,这样比较方便。半夏:您可不可以跟我们总体说一下,您是什么时候用针什么时候用药的?华青:其实我一贯是以用药为主。只是说,看到这个病人,觉得用针效果更好,还是用药更快,或者两个配合效果会更好。不是每个病人都开药,偶尔也会单用针的。有的时候两个配合用效果更好,如:我针药配合三个月治好了一个一侧输卵管不通,另一侧通而不畅的病人。但有些病人不愿意吃药,那就用针,如单用针刺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将乳腺增生的肿块消掉,疼痛消失;带状疱疹早期可以单用针灸治好。有些病人我本来想给他配个针,但他怕针。这时我会用潘小川的针法,因为他是用很细的针,这个不疼的,这样病人才接受。潘小川的针法,自洽针法是调气为主的。他都是扎皮下,就是扎的比较浅,它是以调气为主的。调气怎么调?就是调脉。我们双手的寸关尺,它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些弱有些强,太强的就把它调弱,太弱的就把它调上来,使它平衡,病就好了。针对脉,不是针对这个病来调的。这也是针灸的一种流派,所以我治咳嗽往往是用这种针。

半夏:一般是扎几根?华青:两到三根。其实进针真正讲究的是气感,有些人扎针很快,就比如飞针,这种针法就是表演形式,真正对于治病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严格来讲真正疗效好的,都是边运针,边仔细体会针下的感觉,这样才效果好。半夏:研究学习中药那么多年,那对于临床有什么优势吗?华青:对于这些药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用哪个药效果比较好在心里有数。因为同样的药,比如解表药,解表药很多,这些药里面有归经的不同,它走的层次的不同,还对于某一类病症的不同。那在用药的时候,要考虑哪个药最合适,而不是一堆的药都用上。半夏:那您一般一个处方开几味药?

华青:我一般开十几味药,一些简单的病,可能就开五味药。所以从经济利益来说,我开的方子真的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当然病人会比较满意。我一般情况下是开小方,除非病情复杂,不得已多开一点药。你看经方的药是很少的,《伤寒论》的药,绝大部分是很少的。

半夏:那您用的药是经方为主,还是?华青:能用经方就用经方,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经方,就用时方,这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因为经方毕竟是我们的基础。方剂学里面,经方基本上占一半,就是至少是三分之一,你翻开解表药,解表的方子,首先是麻黄汤、桂枝汤,所以它是最主要的。

3

辨证治疗思路

半夏:我觉得,您还是有一个自己的辨证治疗思路的。华青:肯定要有自己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中医思维,不要受西医的束缚。现在我们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为什么不会看病呢,最主要是受西医影响,包括我自己原来也受西医的影响。比如说来个病人首先就问西医诊断是什么,如果西医诊断是个炎症,往往就会想着清热解毒,要用点中医讲的清热解毒这些药。经过临床实践一段时间后慢慢就知道这个思维是错的,不能说一有炎症就按这个来。虽然它西医诊断是个炎症,但是如果它是个寒症的表现,我们不但不用清热解毒的药,反而用温里的药。

之前一个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他在其他地方治了将近一年,吃了很多阿奇霉素,一直不好。我就看看他的舌苔把把他的脉,再问了下他的症状。我判断他就是肺内有寒有水饮,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青龙汤。因为小青龙汤就是温的,麻黄桂枝加上姜细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给他开了五剂药,当时他吃了两剂,基本上就好了。

以前治一个小孩咳嗽,小孩是不吐痰的,他这个痰吐不出来,你不知道他的痰是什么颜色。他咳了很久,一般久咳属虚,或者是不是有热。我就抓住一点,小孩是晚上咳得厉害,白天好一点,我们讲这个叫:‘热咳三焦火,夜咳肺中寒’。判断这个小孩可能是有寒,我就给她开两剂小青龙汤,小孩吃一剂病就好了,不咳了。

后来我还帮这个小孩治疗了很严重的腺样体肥大,睡觉打鼾打得很响甚至憋醒。这个腺样体肥大,按照我们现在来讲,就是以前用抗生素伤阳了。但是也不能完全说它是阳虚,因为他一受寒会有一种火热的表象,所以他是寒热夹杂的。单纯的清热,它会有效果,但是永远断不了根。单纯用温的方法,他又上火,症状会加重,也不行。这时候往往要寒热并用,就是在用温的同时还要加上一点清热的药,这样效果才好。

这个小孩呢,我们后面又给他治,把他的腺样体肥大治好了,后面晚上睡觉就不打鼾了。所以讲来讲去就是要坚持中医的辨证施治,不要被这些病名所束缚,它是寒证,你就用温的药,管它是什么病,它是这个热证,你就大胆用清热的药,寒热错杂,你就寒热并用。

但是也不能说西医诊断没有用,西医的诊断对判断疾病的传变和预后有帮助。因为西医诊断明确后,它对这个病的发展路径是很清楚的,第一步会怎样,第二步会怎样,第三步会怎样,第四步会怎样,你对预后就会有个好的判断。

我的中医思路就是要辨证论治,守中用奇,我无门无派。为什么现在火神派受推崇呢?因为现在是气候影响,虚寒的病人确实多,十个里边,八个都是偏寒的,完全是实热的病人很少。我们单纯用那个白虎汤,黄连解毒汤这一类的机会不是很多。往往是用这些辛温之类的药或者是寒热错杂一起用的机会更多。这个还是跟时运有关系,按五运六气讲,就是气运。

我们中医不是有这么多流派吗,《伤寒论》那个年代,就东汉那个年代,它按这个五运六气,它就是水寒,寒水比较盛的时候,所以那个时候就适合用温药。到了金元四大家,朱丹熹、张从正,他们是攻邪派,滋阴清火派。他们那个年代,已经不是寒水为盛的年代了,所以他才会有那种方子出来。到了清代叶天士那个年代又会跑出一个温病学派,因为那个年代它是适合的,只是现在过了这么多年,已经不是温病那种五运六气的时间了。又转回到像伤寒那个时候了,所以用药就是根据这个来转的。我现在用温药用的相对来多些,比较偏重于用温的,不会一味去火,因为用凉的药弊端还是比较大的。

4

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半夏:如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深圳大家容易的什么病?应该怎么做?华青:我们在深圳看了这么多病,比较多的是这几种:第一种是失眠的,中医叫“不寐”;第二种是精神压力大,属于肝郁,女的表现为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这些特别多;第三种是宫寒,因为年轻女孩子特别喜欢吃冰冻的东西;第四种是皮肤病,比如荨麻疹、湿疹、银屑病和牛皮鲜这一类的,都蛮多的;还有不孕不育的也很多,老年人的病比较少,因为这里老年人比例少。半夏:那在这里生活,应该注意什么,预防些什么?华青:很简单,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作息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这些做好了,病自然就少。现在营养过剩的人很多,特别是男的,尤其是三高的。我之前有一个病人40多岁患四高,除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尿酸还高。我跟他说你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应酬能不去就尽量不去,必须每天去走路,要走五公里以上。他很听话,过了一两个月,就减了十几斤,所有指标都正常了,任何药都不需要吃。

半夏:深圳人的精神压力大,有些人很容易生气,该怎么办?华青:疏肝解郁,药物也可以帮助人不生气,还可以给病人疏导一下。沉香:我妈每次开药的时候,医生都是给她开个乳廦消片和逍遥丸,逍遥丸也是疏肝解郁的。华青:逍遥丸是比较适合肝郁脾虚的,因为它里面是有白术、茯苓,都是健脾的,肝郁脾虚它是最适合的。但是生气的话,有些人可能不适合逍遥丸,有可能是肝郁阴虚的,这时候就用一贯煎,而不用逍遥丸。沉香:你刚刚说肝郁阴虚,有什么症状?华青:失眠,口干,饮水不多,眼干涩,胁肋部隐痛不适就是肝郁阴虚。所以西医的毛病,就是你这个药说明书可以治这个,他就给你开这个中成药。现在的中成药百分之七八十是西医开出去的,为什么中药有时候被人诟病呢?是因为西医把中药的名声给搞坏了,因为他们一来个感冒发烧,你这个桑菊丸,清热的可以治这个的,全给这些病人开出去了,病人吃了以后觉得没有效果。为什么呢?感冒大部分是风寒感冒,你给人家开银翘散或者是桑菊颗粒这种清热中成药,没什么效果的。但是如果我给他用个麻黄汤,或者桂枝汤,可能一剂他就好了。关键是西医是不辨证施治的,他只是根据说明书上说,它能治什么病,他就给你用。

沉香:冬天快到了,古代人有一个说法“冬吃萝卜夏吃”,这个说法适合现在的生活方式吗?华青:古人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个我讲下,为什么冬天要吃萝卜,因为古人冬天睡得早,吃了饭,天一黑就睡觉了,这样不容易消化,他就必须要吃萝卜来助消化。但现在的人睡得晚,吃完之后,还在活动,所以不一定要吃萝卜了,因为萝卜是理气助消化的!所以要考虑到讲这句话的历史条件。但是夏天吃姜是可以的,因为现在空调多。但是冬天要不要吃萝卜,值得商榷,不是每个人冬天吃萝卜一定是好的。如果吃完饭马上去睡觉,不活动,那要吃萝卜。你吃了饭还有很多活动,你就不一定要吃萝卜。

华青老师的出诊地点、时间安排: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jbbj/4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