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疾病预防

转变风格抓落实佛山市3水区公共文化设施三

转变风格抓落实佛山市3水区公共文化设施三年突变

每天早上,扭秧歌、扇子舞、唱红歌,老年人在文化广场上欢歌起舞;每一个周末,魔术表演、歌曲演绎、口技展现,外来工上舞台才艺大比拼;每逢节假日,广场舞展演、才艺展现、泼墨挥毫,市民各展所长……这些大众由观众变成“演员”,由自娱自乐变成舞台表演的欢乐情形,如今在3水区处处可见。

2008年至今,3水区总投入资金1.4亿元,共建文化设施3.5万平方米,新建镇级文化活动中心5个、“农家书屋”42家,文化活动室350个,真正建立起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的更新换代增进了区内文艺队伍的活跃,也增进了文艺精品的创作,短短3年间,业余文艺团队从原来的10多个发展到现在36个,镇级成立艺术团队2个,其中西南合唱团荣获2009年省“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金奖,全区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项63个,其中获国家级以上奖项16个,完全改变了3水区大众文化活动缺阵地、缺人气、缺精品的落后面貌。在大力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3水区还不断加快区级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总用地面积为8.5万平方米的新文化中心和10000多平方米的新图书馆进入计划设计阶段,将于2010年底开始开工兴修,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将成为三水城区中轴线上的文化设施标杆,3水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1、知耻近乎勇,寻觅差距全面“动起来”

80年代的三水文化设施曾在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五星级影剧院……一系列的光环都落在三水。但是在2007年,省评估组前来佛山市3水区进行文化站评估定级时,中肯地提出三水现有文化设施大部分不够面积,屡屡出现拼凑面积以求保级乃至升级的现象,装备严重老化,与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三水文化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一语点破了3水区基层文化工作展开的“硬伤”,同时敲醒了3水区各级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新认识:确保广大大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部门当仁不让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要迅速改变被动局面,就必须转变风格抓落实!

因而,3水区公共文化设施升级工程全面启动!

(1)以点带面,树先进典型,高出发点建设文化中心

芦苞镇文化站原是省一级文化站,2003年因未有投入被降级为省二级文化站,当时芦苞镇委镇政府向省评估组许诺,在下一次的评估中,芦苞镇一定能到达省特级文化站的水平。2005年,芦苞人敢为人先,整体规划建设了行政中心等包括文化中心的四大中心,其中新的文化中心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3165平方米,建筑面积7343平方米,藏书33000多册,建有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多媒体互联平台,配置电脑15台,中心内有体育馆(配有电子屏幕、中央空调)、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少儿图书阅览室)、艺术馆、展览馆、会议中心(配有中央空调、数字电影装备)等多功能设施,成为当时3水区最大的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另外,还投资200多万元全面改造芦苞影剧院,安装中央空调和数字电影,成为三水首家引入数字电影的影剧院。2007年,省评估组再次来到芦苞镇,对芦苞短短几年建成的新中心赞声不绝,芦苞文化站从省二级文化站一跃成为省特级文化站。

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2007年,3水区以芦苞镇文化中心为先进典型,屡次召开文化现场会推行“芦苞经验”,让其他各镇(街道)前往芦苞参观学习。同时出台一系列可操作性文件,要求高出发点建设文化中心,将各镇(街道)文化设施建设的计划和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2)各施各法,按本身实际,高效率建设文化中心

各镇(街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保障大众基本文化权益,将文化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让一批新文化中心“站”了起来。

选城区旺地,促周边土地升值。白坭镇是三水区最南端的一个镇,白坭镇文化站从2003年就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白坭外来人口的增多,原有的文化设施已开始滞后。2007年,白坭镇委镇政府开始对全部白坭镇进行全面计划,并将建设新的文化中心纳入计划当中。新文化中心的选址曾几易其稿,经过屡次讨论,最后还是将新文化中心放在了全部白坭镇城区发展的“黄金地带”,坐落于白坭休闲公园内,以公共文化设施和周边配套建设,来带动白坭镇周边土地的全面升值。2009年6月,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白坭镇文化中心正式落成,内设图书馆、展览厅、多媒体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培训室、美术字画室、音乐室及乒乓球室等,还建有游泳池、篮球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成为集学习、阅览、培训、文娱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文化场馆。

(图为3水区新白坭文化中心)

如今,新文化中心建成以后,还配备了新的LED屏幕,每逢夜幕降临,白坭镇居民就会自然而然走到这里,成为他们又一个休闲文娱的好去处。

借旧城改造,盘活资源以旧变新。西南街道是三水区政府所在地,西南街道文化站于2003年就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但由于城区发展速度较快,原有的文化设施逐步阔别中心城区,不便于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为此,西南街道办事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结合旧城改造的契机,通过高规格的计划和投入1500多万元,使原来的旧厂房成为如今的西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为西南街道“3旧”改造建立了典范。于2009年9月改造成的西南文化活动中心集文化、培训、文娱为一体,中心大楼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艺术中心、图书馆、排练厅等场室。如今的西南文化活动中心已吸引了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新东方英语学校等培训机构进驻。另外,新中心设置了一个200多人的小型演艺厅,成为如今西南合唱团的主要排练场所,该团于2009年荣获广东省“百歌颂中华”B组金奖,省合唱协会看到西南合唱团如此优越的排练环境,和西南街道打造合唱品牌的决心,广东省合唱协会三水西南合唱基地落户西南,成为广东省合唱协会第一个镇级合唱基地。

(图为3水区新西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小型演艺厅)

每一个星期西南粤曲社和声乐曲艺社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也在这个小型演艺厅排练演出,吸引了众多粤曲爱好者前来观看。西南街道文化站还计划在文化中心定期安排科学教育讲座、音乐会和小型节日庆典,“管好用好”这个公共文化设施,让更多大众享受到公共文化的便利和快乐。

腾政府大楼,斩钉截铁建中心。大塘镇是三水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地,经济总量相对较差,文化站属省二级文化站,文化投入一直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近年来,大塘镇为改良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基层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进园区工作。结合新政府大楼的落成,镇委镇政府决定将原有的政府行政大楼重新装修,依照省特级文化站的要求改造成大塘镇文化活动中心,把大塘镇文化设施落后的局面变成历史。2009年,大塘镇投入300多万元,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实行了文化中心装潢改造工程,新落成的文化中心总面积达280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棋艺室、综合培训活动室等20多个功能室,配备有电子阅览、文体康乐等活动设施,与文化广场连成一体,成为大塘镇展开大众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新中心的落成,对一直文化生活比较缺少的大塘镇居民来讲真可谓是大喜事,尤其是非常活跃的粤曲私伙局更是高兴,如今他们每一个周末都齐聚新文化中心的曲艺社放声欢歌。

(图为3水区新大塘镇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

选中心肠带,确保居民文化均等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化。乐平镇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三水园的所在地、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由原乐平、南边、范湖三镇经区划调剂后构成3水区“第一大镇”,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由于该镇管辖范围较大、人口相对分散、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而且传统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乐平、南边、范湖三个城区,文化设施比较分散,如何设置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心点来辐射全镇,保障大众公共文化均等化是摆在乐平镇领导眼前的1大困难。经过屡次讨论研究,终究乐平镇新文化活动中心选址位于新城区的中心地带乐平中心小学旁,计划建设占地30多亩,总投资1500多万元,建筑面积到达5000多平方米,楼高三层,文化中心内设体育馆、图书馆、影视厅、民乐、舞蹈、曲艺、书法培训中心等场室,还配备了室外文化广场,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今后,乐平镇公共文化服务将以新文化活动中心为辐射点,从而确保居民,和外劳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图为乐平镇新文化中心)

2、鼓劲争上游,转变观念全面“活起来”

三水的“三年突变”,是政府使命感的回归,是知耻近乎勇的气力迸发,是文化软实力的硬体现。2007年省评估组一句“政府欠账太久”,犹如1记重锤,唤醒了3水区各级政府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新认识:文化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正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促使三水人在文化建设中的行动更迅速、机制更健全,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解放思想,新思维发展文化事业。三水区委区政府切实将实现公共文化城乡均等化,保障基层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入议事日程,从“大文化”角度斟酌文化事业的发展,认识到文化繁华更能增进经济繁华,把文化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计划、一起部署、一起实行、一起检查、一起考核。2007年底,首次将文化工作纳入到各镇(街)党政班子绩效考核中去,用制度来促基层文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另外,结合3水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积极协助各镇(街道)村委会建设文化室,出台了《佛山市3水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标准和验收程序》;2008年,出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佛山市3水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意见(年)》,对各镇(街道)的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任务分解。全面认识到文化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从而增强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区中心计划中来,作为地区标志性建筑来高出发点、高标准建设。

三年之间,3水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全面开花,区一级和镇一级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迅速加大,五个镇(街道)文化中心相继落成,逐渐建成区、镇、村三级文化络。

上下联动,新观念建设文化中心。2008年,3水区宣扬文化部门提出了“大策划、大联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由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亲身带领文化职能部门,连续两年深入到各镇(街道)展开镇街行,访民情,听民声,提思路,出点子,明确提出实现文化工作的大繁华大发展,就必须积极加强对镇(街)、社区(村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指点,扶持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区-镇(街)-村”三级联动机制,构成协力,共促发展,建立惠及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大众享受发展的成果,要从“策划”到“联动”再到“发展”,从而解决从理念到举措到目标的问题。两年多的镇街行,改变了一批年轻有魄力的镇(街道)领导对文化工作的观念,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化只是一种装潢”,更深入地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可以解决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增进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区、镇两级政府在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大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达成了共鸣,对文化工作的重新认识,也加快了文化中心的建设步伐。3水区各镇(街道)依照省特级文化站的建设要求,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展开了文化中心建设改造工程,基层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齐抓共管,新机制用活文化设施。“三水有了很好的设施和装备,关键要把它管好用好发挥效益!”三水文化人正在努力,让公共文化设施要“站”起来,更要“活”起来,3水区在《佛山市3水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意见(年)》的基础上,正结合各镇(街道)、企业、学校、医院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3水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办法,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展开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通过长效机制增进文化设施用好用活,更大限度为大众提供更优良、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jbyf/1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