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疾病预防

中医儿科的常用治疗方法

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儿童这一具体对象和儿科疾病的特点,在治法选用、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治法特点

治法选用

各种治法在儿科应用时,都要注意到其临床应用的特点。

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其中汤剂因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最为常用;中成药,尤其是新型中成药制剂,贮存、运输方便,便于小儿服用,研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药物外治使用简便,易为患儿接受,用于辅治或主治部分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推拿疗法、艾灸疗法不受条件限制,无痛苦无损伤,受到患儿欢迎。

针刺疗法用于儿科,应用适合小儿的针刺手法,推广腕踝针、头针、激光穴位照射等方法,增加了治疗手段。

应根据病证特点及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法。

治疗原则

小儿体属稚阴稚阳,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故小儿一旦患病,必须做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用药适当、剂量准确,若是失治、误治,极易造成轻病转重、重病转危。儿科用药,一定要随时注意到小儿的体质特点,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腻滞,洞悉病情发展变化规律,勿留邪、不损正,固护胃气,维护生机。对大苦、大寒、大辛、大热,特别是有毒之药物、有损伤之治法,一定要审慎应用,必须使用时也当中病即止。

总而言之,儿科治疗与成人相比,更要强调及时、正确和谨慎。

中药用法

儿科应用中药,要因人、因病、因时,选择内服汤剂、不同剂型中成药、药物外治法,或单用、或合用,择优选用。

小儿汤剂的煎服方法,一般与成人相同。但小儿服药量需比成人小。

汤剂处方用药总量,一般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

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1/2。

幼儿及幼童用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

学龄儿童可用成人量。

用药总量的减少,可以通过减少药味和每味药的药量来达到。

汤剂煎煮前放水不要太多,一般以浸透后水能淹没药物为适宜。

煎出的药液总量,要根据年龄大小来掌握,一般婴儿60-1OOmL,幼儿及学龄前儿童-ml,学龄儿童-ml每日服药次数,按照患儿每次服药量和病情特点灵活掌握,可分3-5次不等。

小儿服药方法也要符合小儿特点与病情需要。

服用汤药,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尽量讲清道理,争取他们主动配合。

对婴幼儿畏服苦味汤药者,可在汤药中加少量白糖类矫味。

若患儿拒服汤药,则只能灌服,固定患儿头手,待小儿张口时,将药匙送人其舌根部,倾倒药液后,听到患儿咽下声再退出药匙。

不可捏鼻强灌,免得呛入气管,造成危险。

服用丸剂、片剂,必须先研成细末,再加水或米汤调服。

合剂、口服液可直接灌服。

各种药物服人后,都可以再服几匙温开水或糖水,去除口中苦味。

内治治法

儿科常用内治治法有以下各种。

疏风解表法

具有发汗解肌、疏风透疹、透邪外出作用的治法,用于外邪犯表的证候。

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桑菊饮。

解暑透表常用新加香薷饮。

透疹解表常用宣毒发表汤。

宣肃肺气法

具有宣发、肃降肺气,恢复肺气正常呼吸功能的治法,用于肺失宣肃的证候。

宣肺止咳常用杏苏散、桑菊饮。

肃肺止咳常用桑白皮汤、三拗汤。

泻肺平喘常用苏子降气汤、麻杏石甘汤。

宣肺利水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燥湿化痰法

具有调脾化湿、祛除痰饮、分清别浊作用的治法,用于湿浊痰饮的证候。

温燥化湿常用平胃散。

清热祛湿常用连朴饮。

温化痰饮常用小青龙汤。

清化痰热常用清金化痰汤。

清热解毒法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解里热作用的治法,用于里热实证的证候。

清气分热常用白虎汤。

清营凉血常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泻火解毒常用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葛根黄芩黄连汤等。

通腑泻下法

具有通便下积、攻逐水饮、荡涤实热作用的治法,用于里实积聚的证候。

通腑泻热常用大承气汤。

润肠通便常用麻子仁丸。

泻下逐水常用舟车丸。

驱虫攻下常用万应丸。

消食导滞法

具有消乳化食、消痞化积、通导积滞作用的治法,用于乳食积滞的证候。

消乳化积常用消乳丸。

消食化积常用保和丸。

通导积滞常用枳实导滞丸。

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

活血化瘀法

具有疏通血脉、畅达血流、消除瘀积作用的治法,用于血脉瘀滞的证候。

温经活血常用当归四逆汤。

凉血活血常用犀角地黄汤。

行气活血常用桃红四物汤。

破瘀消症常用大黄广虫丸。

安神开窍法

具有安神定志、镇惊宁心、通窍开闭作用的治法,用于神志不宁、窍闭神昏的证候。

养心安神常用归脾汤。

镇惊安神常用磁朱丸。

清热开窍常用清官汤、安宫牛黄丸。

温通开窍常用苏合香丸。

祛风熄风法

具有祛风通络、平肝熄风作用的治法,用于风邪留络、肝风内动的证候。

祛风逐湿常用蠲痹汤。

祛风清热常用白虎桂枝汤。

凉肝熄风常用羚角钩藤汤。

养阴熄风常用大定风珠。

收敛固涩法

具有止汗敛肺、涩肠缩尿、固摄精津作用的治法,用于气血精津外泄的证候。

固表敛汗常用牡蛎散。

敛肺止咳常用九仙散。

涩肠固脱常用真人养脏汤。

固脬止遗常用桑螵蛸散。

补益健脾法

具有补益脾气、养脾阴血、温补脾阳作用的治法,用于脾虚证候。

健脾益气常用异功散。

滋脾养血常用四物汤。

补脾养阴常用益胃汤。

温补脾阳常用理中汤。

扶元补肾法

具有滋阴填精、温壮元阳、补肾固本作用的治法,用于肾虚证候。

补益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

滋肾填精常用河车大造丸。

温肾壮阳常用右归丸。

阴阳并补常用龟鹿二仙胶。

挽阴救阳法

具有增液挽阴、益气回阳、救逆固脱作用的治法,用于气阳阴津衰竭的证候。

增液生津常用增液汤。

益气救阴常用生脉散、生脉饮注射液。

益气回阳常用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逆常用参附龙牡救逆汤。

药物外治

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有以下各种。

雾化吸入疗法

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人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雾化装置目前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人疗法常使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用于哮喘、肺炎喘嗽、咳嗽、感冒、鼻渊等肺系疾病。

滴药疗法

是将药液或新鲜药汁点滴于耳、鼻、眼等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滴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定痛、明目退翳功效的药物,用于脓耳、耳疔、鼻渊、鼻窒、天行赤眼、乳蛾等五官疾病。

吹药疗法

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喷粉器或自制工具(细竹管、纸筒等),将药末吹人孔窍等处治疗疾病的方法。吹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豁痰、利气通窍、熄风解痉功效的药物,用于鹅口疮、乳蛾喉风、耳疮脓耳、鼻渊鼻窒,以及白喉、丹痧、黄疸、惊风、癫痫、昏迷痰壅等病症。

药袋疗法

是将药物研末装袋,给小儿佩挂或做成枕头、肚兜的外治法。用于佩挂常使用具有辟秽免疫、祛风燥湿功效的药物,如山柰、苍术、冰片、白芷、藁本、甘松等做成香囊,用于增强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的免疫力。药枕常使用具有宣肺通窍、疏风散寒、清热祛暑功效的药物,用于鼻渊、感冒、疰夏、暑疖、头痛等疾病。

熏洗疗法

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局部或全身的外治法。熏洗疗法用于局部、全身的多种疾病。利用煮沸的药液蒸气熏蒸皮肤的方法是熏蒸法,常使用具有疏风散寒、解肌清热、发表透疹、辟秽免疫功效的药物,用于麻疹、感冒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等,如麻黄、浮萍、芫荽煎煮熏蒸麻疹患儿,可助透疹。煎煮的药液温度降为温热后,浸泡、洗涤局部的方法是浸洗法,常使用具有疏风通络、舒筋活血、驱寒温阳、祛风止痒功效的药物,用于痹证、痿证、外伤、泄泻、脱肛及多种皮肤病。

热熨疗法

是将药物、器械或适用的材料经加热处理后,对机体局部进行熨敷的治疗方法。热熨疗法常使用具有温中驱寒、理气止痛、通阳利尿、温经通络功效的药物,用于腹痛、泄泻、积滞、癃闭、痹证、痿证、哮喘等疾病。

涂敷疗法

是将药物制成药液,或调制成药糊、药泥等剂型,涂抹、湿敷于体表局部或穴位处的治疗方法。涂敷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温中止泻、活血消肿、止咳平喘、利尿摄尿、燥湿收敛等各种功效的药物,用于发热、痄腮、哮喘、泄泻、腹痛、遗尿、暑疖、湿疹、烧伤等疾病。

贴敷疗法

是将药物熬制成膏药、油膏,或将药物加赋型剂做成药饼,或用自然薄型药源、人工加工制作得到的药膜,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贴敷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活血生肌、舒筋通络、化痰平喘、温中健脾、摄涎敛汗等各种功效的药物,用于感冒、哮喘、肺炎、泄泻、腹痛、遗尿、暑疖、湿疹、烧伤等疾病。

其它治法

儿科常用其他治法很多,这些治法一般不需用药,可根据病种及患儿个体情况,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用推拿手法防治疾病的方法。小儿推拿疗法应用方便有效,不需服药打针,受到患儿及家长的欢迎。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儿科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痛、疳证、厌食、感冒、哮喘、遗尿、肌性斜颈、痿证等病证。小儿推拿疗法有儿科特定的穴位。操作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而不飘浮,常用手法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掐法、揉法、搓法等。

急性出血性疾病、急性外伤、急腹症,以及局部有皮肤病者,不宜推拿。

捏脊是小儿推拿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治疳证、泄泻、遗尿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对脊背皮肤感染、出血的患儿禁用此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多种针法和灸法。小儿针灸疗法常用于治疗遗尿、哮喘、泄泻、痢疾、痿证、痹证等病证。小儿针灸疗法所用经穴基本与成人相同,但小儿接受针刺的依从性较差,故一般采用浅刺、速刺的方法,不常深刺和留针;小儿灸治常用艾条间接灸法,与皮肤有适当距离,以皮肤微热微红为宜。

刺四缝疗法是小儿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四缝是经外奇穴,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中节正中点,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有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疳证、厌食。

拔罐疗法

儿科拔罐疗法常用口径4—5cra的竹罐或玻璃罐。本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

若是高热抽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此法。

割治疗法

儿科割治疗法常取两手大鱼际处割治。本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等功效,常用于疳证、哮喘等病证。

此法需专业人士操作,术中、术后要防止感染。









































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jbyf/4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