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疾病用药

科普输卵管癌

  来源:网络

  输卵管癌常发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结核的妇女中,发病年龄以50岁前后多见。分为两种情形:发生在输卵管者,称原发性输卵管癌,但大多数的输卵管癌是继发于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之后,又称继发性输卵管癌。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外阴癌、阴道癌之后,居末位。

  一、病理病因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的管状器官,全长约7cm-13cm,女性输卵管直径约0.5cm。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其输卵管内端与子宫底的外侧角相连,外端到达卵巢的上方,游离子腹腔内。每侧输卵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子宫腔,另一个开口于腹膜腔。输卵管常因阴道、子宫的上行感染或腹膜腔的炎症而受累。运送卵子的重任就在输卵管身上,输卵管中部的管腔较宽畅,是卵子和精子结合的地方。解剖学上把输卵管分为四个部分,间质部、狭部、壶腹部、伞部。而输卵管的常见疾病为输卵管粘连造成梗阻导致不孕。发生在输卵管者称原发性输卵管癌。

  大多数输卵管癌继发于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后,又称继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常发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结核的妇女,发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1.8%。好发年龄为40-60岁,2/3病例发生在绝经后,1/3发生在更年期。其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输卵管癌发病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因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21%-44%左右。

  二、病理改变

  输卵管癌约70%发生于壶腹部,30%位于峡部。近端癌易累及子宫,而远端癌则易向卵巢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群扩散。病变输卵管明显增粗,往往只有在切开管腔后,才能排除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脓肿。但输卵管癌的浆膜面常光滑而无粘连。病变管腔内通常充满乳头状或实性的肿瘤组织,从而使管径增粗,半数病例伞端仍开放。双侧性输卵管癌相对来说是常见的,其原因不明。某种共同的致癌因素可能引起肿瘤在双侧输卵管内多中心性长,或者是由于一侧输卵管向另一侧输卵管逆行性的淋巴道扩散。双侧性输卵管癌在0~Ⅱ期病人仅占7%,而Ⅲ~N期病人可达3%,说明转移可能是双侧性癌的主要原因。

  镜检:原发性输卵管癌绝大多数是浆液性腺癌。偶尔也可出现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和移行上皮癌。腺棘癌和腺鳞癌是指在腺癌中分别出现良性或恶性鳞状上皮。输卵管绒毛膜上皮癌,可在输卵管妊娠或宫内妊娠的基础上发生,文献中大约有30例报告。输卵管浆液性腺癌镜下为腺泡状、乳头状或髓样癌结构,多种结构成分的混合十分常见。上皮细胞拥挤堆积伴核明显的多形性,核染色质增加和核分裂相几乎见于所有病例。有时可见正常输卵管上皮向肿瘤性上皮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的粘液分泌通常不明显,但偶尔瘤细胞可有粘液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对预后影响不大,但临床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

  三、疾病检查

  由于原发性输卵管癌少见,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此常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断,目前术前正确诊断率达30%左右。临床上常把阴道排液及阴道流血、腹痛、盆腔肿块称作输卵管癌“三联症”。对围绝经期妇女有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到输卵管癌的可能性。常用于确诊的检查方法有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B超及CT检查等。

  1、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脱落的输卵管癌细胞可随排液由输卵管、宫腔到达阴道。因此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可阳性。当该项检查阳性时应首先排除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2、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宫颈、宫腔及输卵管的癌瘤,都可引起阴道排液增多,阴道脱落细胞学阳性。因此需宫腔探查及分段刮宫以明确诊断。若阴道脱落细胞学阳性,而分段刮宫病理阴性,则应考虑到输卵管癌的可能。若子宫内膜活检阳性时,除子宫内膜癌外也应考虑到输卵管癌宫腔转移的可能。

  3、B超、CT检查及MRI检查:B超、CT检查及MRI检查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检查方法,可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性质(如囊性或实性)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等,但很少可以提示输卵管来源。

  4、阴道细胞学检查:阴道细胞学1级:基本正常。特征:细胞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阴道细胞学2级:有轻至中度核异质细胞,但属良性病变范围。阴道细胞学3级:有可疑癌细胞。阴道细胞学4级: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阴道细胞学5级:有癌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特征明确且数目的较多。由于输卵管与宫腔相通,涂片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也较卵巢癌高。

  5、分段诊断性刮宫: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者,经分段诊刮,除外宫颈及子宫内膜病变,有助于输卵管癌的诊断。

  6、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增粗,外观如输卵管积水,有时可见到赘生物。

  7、血清cal25测定: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

  四、鉴别诊断

  1、输卵管上皮良性增生和原位癌的鉴别:典型的输卵管腺癌很容易诊断,但输卵管上皮早期癌变和良性瘤样增生之间的鉴别有时十分困难。以往有人认为输卵管上皮细胞核的拥挤、堆积、复层化和异型改变即为原位癌,但有人指出,18.5%输卵管切除标本,局部区域均可见上述良性增生性改变。常同时伴有输卵管炎症,但少数基本正常的输卵管上皮也可出现这类改变。有时部分区域的上皮乳头状增生类似于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结核,可有乳头搭桥、腺管形成和胞浆嗜酸性变等情况。由于上述各类病变与慢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结核 关系密切,因此只有当出现大量乳头、核分裂相和明显的核异型性时,才应考虑为原位癌。

  2、原发性输卵管癌和转移癌的区别:

  (1)肿瘤明确发生于输卵管粘膜;

  (2)组织学类型似于输卵管上皮;

  (3)有良性输卵管上皮向恶性上皮移行的证据;

  (4)卵巢和子宫正常,或者其肿瘤常常小于输卵管肿瘤,且倾向于多发瘤灶。

  五、诊断标准

  1、肉眼标准:

  (1)输卵管至少其远端不正常,伞端可以开放或闭锁,与慢性输卵管炎相似;

  (2)乳头状物在输卵管内生长;

  (3)子宫和卵巢大体正常或无癌侵袭。

  2、镜下标准:

  (1)输卵管上皮全部或部分为癌组织所代替。组织学类型与输卵管粘膜相似;

  (2)子宫内膜和卵巢是正常的。若有癌灶,体积应很小,其组织学表现符合输卵管转移的癌灶;

  (3)可明确排除输卵管结核。

  六、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症状存在的时间:症状出现距就诊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2、临床分期:输卵管癌扩散的范围或临床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癌瘤扩散越广,疗效必然越差。5年存活率,I期高达77%,II期约40%,III期仅20%。

  3、双侧输卵管病变:两侧输卵管均有病变时,预后很差。

  4、初次手术后残存癌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与卵巢癌相似,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5、病理分级: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密切关系,但对预后的意义远不如临床分期重要。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瑗挎箹璁哄潧浠峰兼淳瑗胯棌闆勫反鎷夌姘磋棌鑽巶
瑗挎箹璁哄潧浠峰兼淳瑗胯棌闆勫反鎷夌姘磋棌鑽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jbyy/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