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下软蛋怎么办应该喂它什么
鸡下软蛋是一种常见的饲养问题,其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钙磷比例失调、环境应激鸡群生病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饲料方面的因素
1、缺钙:产蛋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形成蛋壳,日粮中缺钙会产薄壳蛋或软蛋。1只鸡每天采食50~70克饲料,鸡对饲料中钙的利用率仅60%,单靠饲料中的钙是不够的。需要及时的给母鸡补充钙元素,在鸡饲料中添加3%-4%的蛋壳粉,碳酸钙粉等,也可以给母鸡直接喂食葡萄糖钙。另外,保证母鸡的日照充足,促进钙的吸收,可以有效改善蛋壳变软。
2、缺磷:磷对鸡的骨骼、蛋壳和体细咆的形成,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的利用有重要作用。尤其母鸡需要更多磷,因为蛋黄中含有较多的磷。鸡日粮中磷的需要量为O.6%,其中有效磷应含0.5%。所以饲料中须加1%~2%的骨粉或磷酸钙,以补充钙磷不足。
3、钙磷比例不当:不论是钙多磷少或是磷多钙少,对鸡的健康、生长和产蛋及蛋壳喷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日粮中钙、磷比例应以6~8:1为宜。如二者比例不当,将导致产薄壳或软壳蛋。
4、缺乏维生素D:即使日粮中钙磷充足,也会使钙、磷吸收和代谢作用产生障碍,导致蛋小、畸形、壳薄和软壳,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生产中一般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用鱼肝油作为日粮中维生素D的补充剂和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药物,可获得满意效果。
二、管理上的原因
1、鸡舍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气温高于32。C时,鸡体散热困难,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长期高温会破坏鸡体的营养平衡,引起代谢改变,使鸡的甲状腺机能下降,导致鸡体内钙量不足,易产薄壳或软壳蛋。气温低于一12℃时,鸡采食量会减少,蛋壳也会变薄。因此,夏季应通风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2℃之间,湿度(55%-70%)并根据季节调整产蛋鸡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浓度,来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
2、通风不良:鸡舍通风不良,造成氦气浓度过高,则引起呼吸性氨中毒,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鸡舍内要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三、生理性原因
1、连续产蛋: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易导致生理机能衰退,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昕以,提高饲料质量,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2、甲状腺机能失调: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喂3~5天甲状腺素片能很快使蛋壳变硬。
3、换羽:母鸡换羽期间生理变化较大,也会使蛋壳变薄,破蛋增加。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天,可加速人工换羽,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4、年龄影响: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但蛋壳相应较薄。因此,一般蛋鸡喂养2年为宜。
四、患病原因
1、母鸡长时间的产蛋,会导致输卵管内润滑液分泌不足,产蛋时蛋壳会与输卵管壁造成摩擦,导致蛋壳和输卵管出现损伤或感染。
2、母鸡患上输卵管有炎症会就会很容易出现软壳蛋和鸡蛋壳表面带血的情况。
3、发病后需立即隔离病鸡,在泄殖腔灌入润滑剂,使母鸡体内的蛋卵排出,然后将注射器吸入温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注入泄殖腔和输卵管进行清洗。
4、可喂服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药,同时兼用抗病毒的药剂。
五、流行病毒原因
1、大部分母鸡产出的蛋都是软壳的现象,可以查看是否感染了新城疫,流感等病毒病。
2、感染病毒病鸡会不吃食,营养不吸收,产出的蛋也会呈软壳现象。
3、应立即将病鸡进行隔离处理,全方面对鸡舍进行消毒,粪便,羽毛等尽快进行焚烧,对未感染的鸡群注射疫苗
六.预防措施
1、增加鸡的运动量,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设立运动场地,让鸡有更多的运动空间。
2、除此之外,还可以给鸡喂一些中药,如熟地黄、当归等,以调节内分泌和促进卵泡发育。
总之,当鸡出现软壳蛋的时候,要注意科学饲喂,及时给鸡补钙,让鸡生活在温度(15-22℃)、湿度(55%-70%)适宜的安静环境下,重视生物安全防控,定期消毒,提升免疫力,降低输卵管炎的发病率。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鸡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减少软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