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冠病防控
鸡白冠病是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有多种,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一般以夏秋季多发生,受感染的鸡只以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鸡冠失血苍白而得名鸡白冠病,有的地方也称为蚊子病。
一、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春末到秋初,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多蚊季节。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及隐形感染的带虫鸡。主要侵害鸡,小鸡感染率低,发病死亡率高,成年鸡感染率高,发病死亡率低。产蛋鸡易发,有死亡。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大批死亡。夏秋季节高温多湿,有利于库蠓的大量繁殖,而库蠓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各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成年鸡比雏鸡更易感,因此本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3-6周龄的雏鸡和高产蛋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需要库蠓参加才能完成,发育成熟的孢子通过库蠓的叮咬传染给鸡,造成本病的流行。
二、临床症状
病初鸡采食量变化不大,个别鸡精神稍差,在鸡冠上有针尖状的突起。发生本病的雏鸡症状明显,病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生长发育受阻,羽毛松乱,行走、呼吸困难,咯血,瘫瘓。发病成年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目呆立,鸡冠、肉垂、结膜苍白,贫血,消瘦,排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两腿轻瘫,行走困难,呼吸不畅,有的鸡出现咯血现象,死前抽搐和痉挛。蛋鸡一般产蛋率下降10%左右。所有病鸡最明显的特征是贫血,鸡冠苍白无血色。
三、剖检症状
病鸡可见尸体消瘦,病鸡血液稀薄,颜色较淡,不易凝固,全身肌肉色泽苍白。肝肿大、脾肿大,脾脏肿大2-4倍,表面有出血点,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肝上有许多粟粒大的白色结节或出血点。消化道充血,肾脏肿大出血,腿肌与胸肌上有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消化道外层有出血点,肠系膜上有出血点。内脏脂肪有出血点,出血点似圆珠笔头大小,输卵管内有黑色血点。有的病死鸡的腹腔内有血凝块或黄色浑浊的腹水,肺明显郁血,气管内有血样黏液,心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结节。
四、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可取鸡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卡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体,结合涂片镜检看到虫体可以确诊。
五、治疗
(1)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拌料或饮水,g兑水kg饮用,连用6天,第1、2天加倍量使用;同时用球冠康拌料,每吨料3袋。
(2)适当添加维生素K3粉拌人饲料(5mg/kg),连用10d,能够缓解患病鸡只的出血症状。
六、防控措施
(1)在本病流行季节,可在鸡饲料中添加球冠康进行预防,每月一次,每次7天。
(2)本病是通过库蠓(又称墨蚊)吸食鸡血而传染,及早清除鸡舍周围杂草,清理鸡舍边的积水。每周对周围环境用0.01%的敌百虫溶液或0.03%的蝇毒磷溶液或灭虫菊酯等杀虫药喷洒灭蚊除虫,最好在傍晚库蠓活动比较活跃时进行。
(3)在鸡舍周围安装宽谱光源诱虫灯,晚上开启来杀灭蚊子。
(4)可在鸡舍门窗上安置纱窗防止库蠓进入。
(5)夜间鸡舍内可以点蚊香驱蚊,鸡舍内安装宽谱光源诱虫灯来杀灭蚊子,杀灭蚊子效果很好。
(6)增强鸡体抵抗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调整饲养密度。适当增加饲料中多维、微量元素,动物性蛋白饲料的用量。
总之,清灭库蠓是控制本病的重要环节,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扑灭传播媒介一库蠓。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早发现,该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综合治疗。一般在疾病即将流行或正在流行的初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7~10d即可治愈。经过以上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