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怀孕当成一个ldquo项目rdq
朋友给我发信息报喜:叨叨,我终于也有了。
语音那头抑制不住的雀跃,可能只有我们这种备孕史超过3年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我开心地跟她嘱咐“别提重物”“早点建档”等细节,眼角余光是女儿在练习爬行,小手使劲儿够向她最爱的小虎玩具。怀孕这件事,在大多数人那里如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自然,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天大的难事。好像哪里都对,但就是结果不对。我属于后者。在生女儿又又之前,我怀孕过两次都失败了,加上最后生产这一次,结婚后的6年里我一共上过3次手术台。这么听起来,我好像是那种求子心切,没有孩子绝对不行的人。但实际上备孕的过程一直伴随着生育的价值观摇摆,“是否一定要有孩子”几乎是孩子真正降生后,我们才彻底确定,不再犹豫纠结的问题。关于是否选择生育的价值观讨论,不是本文的重点。这篇文章写给确定想生但遇到困难的姐妹,分享我走过的弯路,总结的经验教训,提供一点可能的借鉴。不是鸡汤,没有偏方,不搞玄学,就客观理性地聊聊这件无从下手的事,如何抓住关键点,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小任务,稳步推进。声明:本文纯属个人经验总结,错谬不可避免,意见看法仅供参考。?
?
据我观察,艰难备孕的人,有几种常见心态:1.假随缘,真鸵鸟。表面说着要佛系,要随缘,但对自己可能存在的怀孕障碍其实心知肚明。医院就头大,索性鸵鸟心态,啥也不干。也可能是努力过,没有结果,累了,也意兴阑珊。2.干等着,盼好运。听多了“人体是个奇妙的存在,说不定莫名其妙就怀了,不用死乞白咧,放轻松”,于是就真的纯粹寄希望于运气,靠等的。3.胡乱试,没章法。各种方法都试一试,中药也吃一吃,检查也做一做,医院看看,医院查查。没什么章法,也都做得不彻底,自己心里又累又乱又没底。上面三种心态,我都经历过。除了不断地“内耗”,这些心态和做法都不解决根本问题,通常是努力了个寂寞。当然,如果像我一样“随缘偷懒”而导致多次不良孕史,身体损耗是更大的伤害。几番折腾下来,我认为相对效率最高,身心损耗降到最低的做法是:排除法备孕。备孕时,最常被提到的是“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比如要多休息,要好好运动,要调整饮食,要心态轻松等。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先排除,逐一排除可能影响怀孕的硬性条件,再来谈运动休息饮食这些。我是在两次怀孕失败之后,认真补课分析才意识到这一点,也才让心态回归理性客观。(下面先讲故事,再总结通用方法论哈)简单梳理一下我三次怀孕的时间线:年结婚。年开始不避孕,随心所欲,没做任何检查和准备。年第一次怀孕,11周胎停育,原因不明,做人工流产手术。年第二次怀孕,8周生化妊娠自然流产,原因不明。年初开始喝中药调理,9月份做子宫纵膈切除手术。年1月第三次怀孕,同年10月顺产生下可爱的女儿。前两次怀孕失败,医生给的答案都一样“自然规律,优胜劣汰”。如果说第一次失败我们还是相信了这个说法,第二次我开始对这8个字产生怀疑。同时脑子里滋生出一些问号“一定要有孩子吗?”“如果不行,要丁克吗?”“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好像也不错?”“可能就是命吧?”。问号很多,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浮现。很长时间,我们都是这种不上不下的摇摆状态。出于“要搞清到底是什么原因”的本能好奇,我们还是把所有检查都做了,认真排除后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医生建议再试试。但,我有点怕了,不敢试,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求医问诊的停滞,让上面那些问号更多次地出现。很长时间都分不清是放弃,是想通了,还是随缘表象下的鸵鸟心态。生活回归平静,问题悬而未决。打破平静的是年,朋友贾真给我推荐了一个中医,说很多朋友找她调好,建议我不妨也试试。我起初没抱什么希望,想着无非是开一堆汤药。但,这个利落笃定的中医老太太并没有马上开药,而是先看了我们所有检查结果。没想到,我的子宫纵膈成了她最关心的点。子宫纵膈属于先天子宫畸形的一种,相当于别人的子宫是个大开间,而我的子宫中间打了个隔断。我有子宫纵膈这件事,每次做B超都会提示,但之前看过的医生都认为没有大碍,可以尝试怀孕,有纵膈且能正常怀孕生育的大有人在。所以,虽然一直知道自己这个小毛病,但我们都没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