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积水 > 临床表现

指南阿司匹林可防癌

来源:医师在线(jcyy)作者:全哥

集古老与年轻、神奇与神秘与一身的阿司匹林,除了解热镇痛、预防心血管疾病外,经历了多番质疑与举证,终于还是多了防癌这一官方功能。

谁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要问谁那么牛,成为第一个发现的人,这个真的无从考究,据江湖上的传闻,是始于7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名外科医生。由于这名医生想知道为什么澳大利亚人的结肠直肠癌发病率高,于是和同事们一起调查了超过名的癌症患者和相当数目的健康人群。经调查发现,澳洲人对啤酒、高脂食品以及红色肉类等的饮食偏好可能是诱因。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令人相当惊奇的保护因素:和那些不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相比,定期使用该药的人群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似乎降低了40%!

这一偶然的发然,促使了阿司匹林防癌研究的开展。

重要研究掀起争议热潮

自年以来,《柳叶刀》等顶级医学杂志多次报道有关阿司匹林可预防结肠癌的文章。年5月,《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的数据成果,但是综述强调因为风险规避的具体数据(服用剂量等)不充足,所以对于把阿司匹林作为抗癌药物还存在很多争议。

年《柳叶刀》3月刊刊登了牛津大学的研究,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研究针对英国本土的心血管患者,试验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记录所有患者癌症发生率。结果发现,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可减低腺癌发病率,同时,几年后其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也显现出来,表明阿司匹林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早前的多项研究已经明确,炎症对癌症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决定性作用。阿司匹林属非甾体抗炎药,利用其抗炎作用防癌、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从生化途径角度解释了阿司匹林的防癌机制,认为是与其可大幅减少血液及两个结直肠癌细胞系中2-羟戊二酸(癌症的驱动因子)的含量有关。

阿司匹林防癌地位最终确立

鉴于一直以来的种种证据,尽管历经磨难,饱受质疑,阿司匹林的防癌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肯定。

4月11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纪事》,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最终发布了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指南,最终推荐认为: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

新指南的推荐是对年USPSTF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推荐及年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推荐的更新。工作组建议医生正确地理解证据,并在个体化治疗时考虑其他因素。

附:“神药”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来源:医学之声

诞生一百多年来,阿司匹林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越来越多的作用被科学家发现。

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它还成就过一个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肿瘤。所以有人给它一顶江湖帽子—“神药”。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它的那些“神”作用。

1,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但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抗炎、抗风湿

其抗炎作用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关于其抗风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进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及肝糖元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和促进组织对糖的摄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7,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据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斯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8,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随肿瘤生长其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组织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对防止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显然有意义,且有抗肿瘤转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疗5年或以上:胃肠道癌症20年死亡风险降低35%.

9,用于男性避孕

人精液中含13种PG,总量达mg/ml有利于精子的运行和受孕,阿司匹林可使精液中PG浓度降低,导致精液中出现较多畸形精子,运行不畅而起到降低受孕的概率。

10,降低耳毒性抗生素对听力损害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合用阿司匹林会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与体内铁元素结合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它能损伤毛细胞。毛细胞一旦受损,内耳就会丧失探测声音的功能,从而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阿司匹林被分解为水杨酸盐,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

11,治疗胆道蛔虫

口服吸收后,自胆汁排泄,使胆道环境改变,蛔虫厌酸而退出胆道。

12,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患者胎盘组织和血小板比正常妊娠者全盛显著增多的TXA2,而胎盘,脐带PGI2及尿中排出PGI2代谢物则减少,正常的PGI2/TXA2平衡被破坏。因此用小剂量APC恢复此平衡,可望预防或治疗该病。

13,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

阿司匹林可抑制PG合成,可用于治疗由于PG增高所至的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症,因为体内PG增高可促进输卵管蠕动加强,破坏受精卵与子宫内膜的同步作用,增加了子宫收缩力,使卵巢黄体分泌孕酮降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

14,老年性白内障

英《医学新闻》第卷第23期报道:在芝加哥美国眼科科学院召开的会议上,耶鲁大学附属医学院的眼科学教授戈特勒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程发展可能有一些延缓的作用。可使本病形成推迟10年,可减少45%或更多的患者免于手术。其确切抑制机制临床应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认为白内障患者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增高致晶体中醛糖还原糖活性增高,而阿司匹林不仅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还可降低血浆中色氨酸的含量,故认为阿司匹林至少可减缓白内障的发生。

结语

上面说了阿司匹林这么多用途,其实关于它的新用途研究还有很多。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还是用来抗血小板聚集,其次解热、镇痛,还有用于川崎病等。其它有些功能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大范围用于临床。

热点阅读

一起来投稿精品阅读关于我们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我是公社君雪娇,欢迎加我个人







































白癜风图像
白癜风图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asm.com/lcbx/9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