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也许
近年来,许多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在有遗传危险性的妇女中实施预防性卵巢切除术可降低卵巢癌、乳腺癌、输卵管癌风险。如BRCA基因阳性的女性,不论是否服用他莫昔芬药物,其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更高。对于这类患者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isk-reducingsalpingo-oophorectomy,RRSO)后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几率,这可能与切除卵巢后激素载量减少有关。
而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若基因检测呈阳性,应建议在完成生育计划或35-40岁施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prophylacticoophorectomy,PO),不仅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还可预防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及LynchII型综合征患者发生乳腺癌。
另外,PO应切除双侧卵巢,因为保留一侧卵巢可能也就保留了恶性卵巢肿瘤。由于输卵管是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恶变的高危部位,即使不切除子宫,也应在最靠近子宫角的部位截除输卵管。
有研究显示,对于早期卵巢癌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可暂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完成生育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因此关于术后发生卵巢肿瘤子宫转移的报道较为少见。
最近,美国佛蒙特大学的CatherineNaber教授报道了一项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仍罹患子宫内膜癌病例,结果发表在GynecologicOncology上。
一位44岁BRCA1阳性的女性行选择性RRSO,术后病理提示右侧卵巢腺癌样变,伴有内膜样细胞及透明细胞,低分化。患者拒绝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接受艾素+卡铂方案行6周期化疗。
化疗完成后的第33个月复查血CA及CT未见肿瘤复发,术后并未服用他莫昔芬来减少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第38周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内膜诊刮病理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于是行达芬奇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普通病理回报: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T1aN0M0)。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基因检测,未见LynchII型基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
本篇案例报道显示预防性附件切除术后的女性仍有可能罹患子宫内膜癌。
-END-
妇科大夫俱乐部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